- 王剑;范宜霖;雷艳;彭林;黄健;张继伟;徐晓刚;
为考核阀门端部连接在燃烧状态下的抗弯和抗压的设计性能,分析了现行标准推荐的端部连接耐火试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阀门端部连接火灾环境下的实际工况,设计了一套阀门端部连接耐火试验系统并提出了试验方法。该系统基于改进的增压系统、测漏系统和独立研制的弯矩加载装置等组成,能有效控制系统的压力波动范围在±10%、测量参数的精度误差范围在±5%以内、提高系统使用寿命及经济性。对燃烧工况下连接件承压性能试验系统的设计及试验方法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2年06期 v.50;No.60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彦兵;丁雪兴;王世鹏;严如奇;
针对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空化效应,基于Schnerr-Sauer空化模型,采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对机械密封端面液膜密封流场进行空化模拟,探究液膜密封在不同转速、入口压力、槽深、液膜厚度以及不同螺旋角对空化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在考虑空化效应时的开启力、泄漏率均小于不考虑空化效应工况下的值,而且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基本相似。综合考虑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的密封性能以及可靠性,建议取槽深为10~14 μm、液膜厚度为3~4 μm和螺旋角为15°~20°时,端面螺旋槽液膜密封的整体密封性能最佳。
2022年06期 v.50;No.600 23-3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栋;梅申功;陈卓;李晨辉;夏曦;汪祥支;
为提升CO_2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性能,基于一套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冷柜系统,通过建立能量热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计算其最优中间压力值,并采用实验结果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预测最优中压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在试验工况下,误差仅为1.91%;高低压的几何平均值比最优中间压力值略低,偏差在3%左右;相对于高压来讲,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COP对中压不太敏感;气冷器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温度超过限值后,系统性能急剧下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该温度为36 ℃。本研究可以为小型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如何维持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2022年06期 v.50;No.600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迎春;刘军;徐畅;蒋执俊;王宗满;李玲;孙国强;黄达伟;马洪亭;
为了研究气液逆向降膜蒸发式冷凝器管内液膜的稳定性,通过数值仿真模拟方法,获得了绝热条件下降膜蒸发式冷凝器竖直管内液膜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管内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条件下,竖直管内降膜过程均可分为起始段、稳定段、起伏段、波动段4个阶段,逆向气流扰动会改变4部分在管内的分布位置与范围;稳定段液膜厚度取决于液体雷诺数,空气流动速度增加会增大波动程度并扩展波动段范围,当液体雷诺数为2 440~6 100时对应的临界气体雷诺数约为914~2 583,以临界气体雷诺数强制通风时相比无强制通风时液膜的波动段平均延长了11%,这表明逆向通风强度与液膜稳定性密切相关,在本文模型下液体雷诺数为4 880时液膜稳定性较好。研究结论对于竖直管内降膜蒸发冷凝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2年06期 v.50;No.600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魁魁;戴玉堂;王嘉凯;
为了改善超快激光的加工效果,设计了超声气体射流系统。通过超声与射流的耦合可实现声能与射流压力能叠加,增强射流的脉动性,形成脉动射流。以氮气为传递介质,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在稳态条件下不同喷头结构的流场分布并对喷头结构进行优化;在瞬态湍流状态下,运用动网格技术将超声与射流场耦合,仿真分析了超声振动参数对流场分布的影响以及各参数间相互作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20 kHz、幅值为20 μm、进口流速2 mm/s条件下,流场最大流速从4.01 mm/s增至21.19 mm/s,随入口流速增加出口流速增幅逐渐下降,在高速射流入口条件下,出口最大流速也增加近两倍左右。在超声作用下射流脉动性显著增强,但射流流束的集中性会减弱,超声振幅的改变只能对射流场结构产生改变,对射流最大流速几乎无影响,超声频率的增加可提高流场最大流速及其脉动性。
2022年06期 v.50;No.600 47-5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惠新;莫倪旭;付双成;周发戚;
针对传统泡罩塔的雾沫夹带、液泛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塔内件——旋流泡罩,其利用旋流聚结和离心沉降原理将进入气中的液滴捕捉,可以实现高效的相分离。旋流泡罩的性能包括操作性能和相分离性能,分别用压力降和分离效率来表征。进气量对压力降的影响分别通过试验和模拟获得,并用压力降的试验数据来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利用Euleria-Lagrangian方法来处理气液两相流动,同时考虑液滴的聚结和破碎,研究进气速度、进气液滴粒度和进气液滴浓度对旋流泡罩相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降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进气量范围内,旋流泡罩压力降为300~1 300 Pa;相分离效率随进气粒度和进气速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存在临界进气速度值,此时,相分离效率最高可达98.7%;进气粒度越小,临界进气速度值越小;对于小液滴,其液滴浓度对相分离效率的影响比大液滴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旋流泡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6期 v.50;No.600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