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叶片参数对离心泵关死点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吴贤芳;刘厚林;谈明高;董亮;任芸;

    一直以来离心泵关死点扬程和功率都无法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以某比转数为92.7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试验测试了不同叶片出口角、叶片出口宽度和叶片数下关死点扬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关死点扬程随着叶片出口角的增大变化较小,随着片出口宽度的增加一直增加,随着叶片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大;3个参数对关死点功率的影响都比较复杂;3个参数对关死点性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叶片出口宽度最大,叶片数次之,叶片数最小。研究结果对于现代离心泵的设计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2年08期 v.40;No.482 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

    朱冬生;王延香;郭新超;胡韩莹;

    建立了栅板式换热器板内流体流动的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冲渣水试验,分析了回收余热的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模拟了板间距和入口流速对流动和流阻的影响;试验测试了栅板式换热器的压降,分析栅板式换热器传热和流阻特性,并拟合出其传热和压降准则关系式。

    2012年08期 v.40;No.482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井下泥浆涡轮水力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张师帅;杨勤;黄书才;刘思学;

    为了提高井下泥浆涡轮的水力性能,采用NACA翼型+前弯叶片代替圆弧平板直叶片,数值模拟研究改造前后井下泥浆涡轮的内部流场和水力性能。结果表明采用NACA翼型+前弯叶片,能够有效地增加转叶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差,降低转叶出口的能量损失,提高涡轮的输出轴功率和效率,降低涡轮进出口的压降。并通过性能试验,验证改造前后涡轮水力性能的改善效果。

    2012年08期 v.40;No.48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设计计算

  • 基于ANSYS的六缸压缩机曲轴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

    刘昌领;陈建义;李清平;仇晨;罗晓兰;

    曲轴是压缩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扭振破坏是六列以上的压缩机的主要失效形式。扭振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曲轴的模态。为此,本文针对某六缸压缩机曲轴,通过建立曲轴的振动学方程,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某六缸压缩机曲轴进行八阶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采取渗氮、滚压处理或加大曲轴过渡圆角半径等措施,达到减小曲轴变形和扭振的目的。另外,通过对曲轴的谐响应分析,计算出曲轴发生共振的频率、共振幅值和共振幅度最大的方位,为曲轴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08期 v.40;No.482 17-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8 ] |[阅读次数:4 ]
  • 叶片与隔舌干涉对离心泵性能和压力脉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司乔瑞;袁寿其;袁建平;李彤;

    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时刻叶片与隔舌相对位置对模型泵瞬时性能及压力脉动的影响。利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时-频域数据处理方法对流场内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与隔舌间的动静干涉引起模型泵瞬时性能呈周期性变化,瞬时扬程与瞬时效率波动较大而瞬时轴功率波动值较小;改进特定时刻叶片与隔舌相对位置处泵的最低瞬时性能是提高其总体性能的一条途径;隔舌及叶片附近均是较强的脉动源,脉动最强的部位不在隔舌顶部而是向螺旋线方向偏移;叶片通过频率是压力脉动的主要频率。

    2012年08期 v.40;No.48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超高压金属橡胶精密流量阀的理论建模

    张蕊华;刘龙辉;李横江;熊智文;叶艳辉;罗明军;

    利用压电陶瓷材料的精密位移输出特性和金属橡胶材料的多孔、减压、节流特性设计出了一种超高压精密流量控制阀,来实现超高压、微小流量的精确控制,并得到了该阀的流量表达式。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阀的流量不仅与阀进出口的压差有关,还与压电陶瓷和金属橡胶的参数有关。

    2012年08期 v.40;No.48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流体静压型核电主泵轴密封的研制

    黄泽沛;张君凯;王和顺;王旭;

    针对核主泵轴密封具有承受高压、高PV值、高可靠性的特点,尤其是第一级流体静压密封承受大部分的压差(15.5MPa),是整个主泵轴密封中难度最高和技术最复杂的关键性瓶颈,为此首先以第一级密封为突破口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完成了第一级密封试验样机、试验台及系统的研制与试验,第二、三级密封试验样机的研制,整套主泵密封的试验。已完成的试验项目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技术指标,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2年08期 v.40;No.482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离心泵的叶片进口几何形状对泵汽蚀性能的影响

    张建华;楚武利;马文瑛;

    为了改善离心泵内的汽蚀性能,以ZA150-315石油化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离心叶轮基本外尺寸和设计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以3种不同厚度变化规律构造3种离心泵叶轮,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汽蚀发生时泵内部气-液两相分布规律和压力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叶片进口段的形状影响泵的汽蚀性能。叶片进口段形状越接近流线型泵的抗汽蚀性能越好,加大叶片进口段曲率半径可以降低泵的汽蚀余量,改善泵的汽蚀性能。

    2012年08期 v.40;No.48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蒸汽喷射器理论计算及设计软件开发

    张琦;庞世充;王汝武;

    工业设计中,一般采用查图表和经验估算的方法进行蒸汽喷射器的设计,过程繁锁,且误差较大,设计出来的喷射器往往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本文在研究蒸汽喷射器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气体动力学函数法进行计算,并开发了蒸汽喷射器设计软件,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喷射器设计软件不仅提高了蒸汽喷射器设计的准确性,而且提高了设计效率。

    2012年08期 v.40;No.48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动叶可调轴流双级一次风机喘振分析及对策

    桂良明;刘聪;秦明亮;

    某电厂一次风机调试期间发生多次喘振,造成了风机叶片角度偏移。针对风机喘振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风机选型与制粉系统阻力不匹配,风量小风压高是造成喘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风机出口和入口之间加装再循环管,增大系统通风量,并对运行策略进行了改进。一次风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风机未发生喘振。

    2012年08期 v.40;No.48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变转速旋转压缩机供油特性分析

    张海锋;刘春慧;王艳珍;

    应用CFD技术建立了变转速旋转压缩机供油系统的分析模型,研究其泵油机理,分析比较了不同运转工况下各出油孔的供油状况。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研究的试验样机,在4个计算工况下的供油是充分的。但在中间制冷工况时,如转速为450r/min时,温升会达到近40℃,当转速低至300r/min时,螺旋油槽不出油。

    2012年08期 v.40;No.48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丁二烯双螺杆压缩机的密封改进

    赵江平;马立法;

    机械密封泄漏是双螺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故障之一,根据工艺介质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对双螺杆压缩机的机械密封结构和型式进行改进设计。利用现有辅助系统和保持现有机封基本结构,把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双列反向交叉槽型油膜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应用到螺杆压缩机上,对其应用技术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解决了丁二烯螺杆压缩机轴封泄漏的问题。

    2012年08期 v.40;No.48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制冷空调

  • R417A热泵空调换热器的温度分布特性

    刘艳;刘颖;王芳;吴建成;薛梅;

    对一台以R417A为工质的热泵型房间空调换热器在不同室外干、湿球温度工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管翅式换热器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找出其换热特性,在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建议。

    2012年08期 v.40;No.48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水双热源复合换热器结构参数优化

    张超;董家昀;赵晓丹;周光辉;

    空气-水双热源复合换热器是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空气-水双热源复合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空气-水双热源复合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的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水双热源复合换热器结构参数对热泵系统能效比的影响,并确定了模拟工况下换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案。

    2012年08期 v.40;No.48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nergyPlus的地板辐射与置换通风空调系统模拟分析

    宣永梅;王海亮;黄翔;

    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不仅能提供较高的热舒适性,并且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本文建立了复合系统的能耗分析模型,并采用EnergyPlus能耗分析软件对该复合系统进行能耗模拟,模拟得到的室内温度和辐射地板所承担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7%,在此基础上,改变置换通风的送风温度,得到辐射地板提供冷量随置换通风送风温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置换通风送风每增加1℃,辐射地板提供的冷量增加1.9%左右。

    2012年08期 v.40;No.482 65-6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源蓄热式土壤源热泵系统模拟研究

    张姝;郑茂余;

    提出了空气源蓄热式土壤源热泵系统,该系统将夏季自然空气热量蓄存于土壤中,冬季再由热泵取出供热,即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移季利用又能解决严寒地区应用土壤源热泵引起的土壤全年总取热量与总排热量失衡的问题。为研究系统运行特性,建立了系统全年仿真模型,并以哈尔滨某建筑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移季蓄热埋管管壁处土壤温度升高了3.2℃,显著改善了热泵运行条件,使得供暖保证率达到了99.5%,热泵性能系数为3.99,系统全年供热性能系数为2.56。证明了该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是可行的。

    2012年08期 v.40;No.48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制冷机房的运行能耗优化

    张广丽;陈丽萍;

    为优化制冷机房运行能耗,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制冷机房运行能耗模型,模型中包含负荷率、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和冷却水流量4个因素。相关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水和冷冻水同时变流量运行时,冷水机组的COP随冷水流量降低而略有减少,但由于泵耗的大幅度降低,对整个系统而言,总能耗减少。文中所提的制冷机房,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功率占制冷机房总功率的20%左右,在部分负荷率50%~90%范围内,冷却水温度在23℃~31℃的范围内,能耗优化后节能率在5%~14%之间。若泵耗所占比例越大,则节能效率越高。

    2012年08期 v.40;No.482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圆柱源理论的热泵垂直U型地埋管模拟分析

    张振;葛斌;张俊礼;

    基于圆柱源理论,建立了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夏季U型地埋管换热器在给定进口温度和流量时,连续运行48h后,地埋管出口水温、壁面温度和单位延米换热量基本趋于稳定。单位延米换热量与热响应实验数据误差为3%,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某地区空调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负荷特性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模拟结果显示整个夏季运行中地埋管最大进口水温低于设定值37℃,满足机组运行温度要求,设计合理。可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12年08期 v.40;No.482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企业介绍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正>30年前,双良选择了在节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利用溴化锂吸收式技术服务于电力紧张的制冷空调行业。经过近30年的专注与创新,如今的双良已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名列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国民营百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拥有

    2012年08期 v.40;No.482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