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斌;王文毅;李祁光;王凯;曹锋;
对不同运行工况和几何参数下双螺杆多相混输泵的压力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和已发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得出随入口压力增高,压差增大,转子转速升高,泵间隙减小双螺杆多相混输泵内压力变化曲线曲率增大;低入口含气率下随入口含气率升高压力变化曲线曲率增大,高入口含气率情况下则相反;相同螺距下转子长度越长压力变化曲线越平坦。
2011年10期 v.39;No.472 10-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碧海;何伟;宋彦军;贺小峰;刘银水;
阐述了先导型水压溢流阀研制的技术难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先导水压溢流阀,并制作了样机。样机具有压力可调范围大,启闭特性好,压力超调量小,压力响应快等优点。
2011年10期 v.39;No.47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洋;王洪玉;张翔;徐小敏;
为准确计算电阻点焊叶轮在流场中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借助CAE多物理场协同仿真平台ANSYS Workbench,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对电阻点焊叶轮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对叶轮有限元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等效应力及变形情况,并分析了叶轮最大等效应力及最大总变形随流量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为电阻点焊叶轮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2011年10期 v.39;No.472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仪田;王泉敏;周恩民;王冬;许靖;任栋;黄淑娟;
以用于某工艺装置的两缸(低压缸和高压缸)串联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稳态工况为实例,对引起非稳态工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由于高压缸隔板变形导致中分面泄漏而引起非稳态工况的性能变化过程,分析了高压缸性能变化对低压缸性能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压缩机"内泄漏稳定性极值qLcr"、"相对不稳定性"、"绝对稳定性"的概念,有利于更好理解内部泄露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2011年10期 v.39;No.472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莹;张志山;郗严静;刘佳;刘玉梅;赫军;
经市场反馈,旋挖钻机上所装多余流量阀发生异响,特别是在低档位工作时,多余流量阀发出高频振动响声,本文结合系统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对系统建立了局部模型,并仿真,从原理上解释了异响的原因,并给出改进措施,试验证明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改进措施是可行的。
2011年10期 v.39;No.47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巍升;宫建国;金涛;
某塑料厂出料管路振动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管系结构固有频率、气柱固有频率和瞬态冲击响应,再经过现场测量,结合理论计算结果,确定了管道振动原因,得出了相应的减振措施,并研究液压阻尼器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选型和设计方法。对采取减振措施后的管路重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改造措施有效,减振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减振效果。
2011年10期 v.39;No.47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李树;张庆祥;
转子作为进口离心式压缩机组的核心部件和主要易损件,国外生产商的供货周期长,储备量难以完全掌控,容易影响生产。通过对进口转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在分析转子各零件的材料、机械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转子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转子经高速动平衡试验和超转试验以及实际运行检验,机组排气量、压力、转子振动和轴承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均能达到机组安全运行要求。
2011年10期 v.39;No.472 39-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强;韩彩红;庞雷;巴胜富;陈正文;
针对作业直径不小于300mm、工作压力不小于100MPa的旋转水射流装置从主要水射流动参数确定和超高压旋转密封结构入手进行研究,确定了喷嘴孔径、射流靶距、转速等典型的水射流动参数,并完成了100MPa和250MPa两个压力等级的旋转密封组件的结构设计,研制出以平面清洗器为基本形式的水射流装置,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体现出高效和安全的特性。
2011年10期 v.39;No.47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建峰;王等等;许国栋;王风波;
为建立海上油田集输系统仿真流程,以三相分离器为例对油气水分离设备进行仿真。在已知分离器结构尺寸、处理液性质、处理量以及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将理论计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法相结合,预测三相分离器出口原油含水率;建立油、气、水流量及出口温度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与C++Builder语言开发仿真软件。由软件模拟仿真可得到油、气、水流量,出口原油含水率、温度及能流图。经现场应用测试,仿真结果满足工程允许误差要求。利用该仿真软件可快速、高效的得到不同工况下设备出口运行参数及能耗情况,进而优选运行工况,实现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2011年10期 v.39;No.47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宏;范年宝;
鉴于无油螺杆压缩机在石油、化工与气体行业得到大量应用,介绍了压缩机的壳体、转子、轴封、轴承等关键部件的主要特征,并给出了压缩机机型、转子间隙、内容积比、转速等重要参数的选型原则。
2011年10期 v.39;No.472 50-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叶超;王芳;胡红松;吴昊;李琳;
结合蓄能空调系统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小型热泵型水蓄能空调装置并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蓄能桶蓄热装置,在热泵机组进行制热性能运行时能有效提高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也相对较高;在低温制热工况下,系统的最大制热量可以达到额定制热量以上,除霜性能也较优;水蓄热时不同工况下的压缩机吸排气温度以及压缩机功率会有变化,并且在释热状态下运行时,机组的COP有显著提高。由于该系统使用水作为蓄热材料,蓄热量有限。
2011年10期 v.39;No.472 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龚毅;侯峰;梁志礼;吴学红;
为了提高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性能,搭建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试验台,对带有回热器(IHX)和不带回热器的两种跨临界CO2制冷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一蒸发温度下,当冷却水出口温度为55℃的时候,系统的性能系数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存在一个最大值;回热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带回热器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要比不带回热器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高约6%~10.5%。
2011年10期 v.39;No.47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杨俊兰;马一太;李敏霞;田华;
分析了亚临界CO2流体的性质,并与R22和R134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2的蒸发压力较高,表面张力较低,饱和液相和气相密度比较低,饱和液相粘度较小,比热较高,导热系数较大。微量不凝性气体NC-1对CO2气相物性影响较小。气泡核化分析表明,当过热度和蒸发温度相同时,CO2气泡临界半径以及所含蒸气分子数量级均比R22和R134a小很多,更易于气泡产生。总之,CO2的热物理性更有助于沸腾传热。
2011年10期 v.39;No.472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洲阳;陈武;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循环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可供应用的基础数据不足,还不能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总结太阳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性,提出太阳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为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循环技术在建筑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年10期 v.39;No.472 67-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区志江;朱冬生;
本文着眼于采用蒸发式凝汽器代替传统发电系统凝汽器和冷却塔,以总传热系数αtot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总换热量和空气侧压降作为约束条件,以板间距Sa、高度H和长度L为优化变量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编写了板壳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优化程序。优化结果表明,蒸发式凝汽器板间距的选择11~22.5mm,换热板高度0.7~1.6m,长度选择大于7m是合适的;本文优化结果为在L=8m,Sa=22mm,H=0.8m时总传热系数最大为578.3 W/(m2.℃);在总传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在影响板壳蒸发式凝汽器总传热系数的三个结构变量当中,敏感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L>H>Sa。
2011年10期 v.39;No.472 72-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曾华文;朱斌祥;李金荣;
介绍了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节能改造实例:回收制冷系统的冷凝热量,替代现有电加热。对节能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理论节能量和实测节能量数据具有一致性。节能改造实例表明:只要节能改造方案合理,回收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冷凝热量,替代现有的电加热和加湿,节能量能达到80%,局部的改造也能获得大收益。
2011年10期 v.39;No.47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延斌;黄翔;孙铁柱;文力;
介绍了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原理,分析了气水比对其出水温度的影响;得出气水比的过大或者过小对该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影响;结合某办公楼应用该机组的数据,得出该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最佳气水比为1.4,当气水比从1.0增加到1.4时冷却效率从55%增加到87%,冷却效率增加了32%;出水温度从18.5℃降低到15.8℃,出水温度降低2.7℃。在干燥以及中等湿度地区该高温冷水机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取代部分机械制冷,达到节能减排的全球目标。
2011年10期 v.39;No.472 83-8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