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培尔顿式膨胀-辅助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研究

    贺滔;夏春礼;李连生;束鹏程;

    研究了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培尔顿式膨胀-辅压一体的能量回收装置,可用于小型制冷系统中取代节流阀,回收膨胀过程的压力损失,并将其直接转化为机械功作用于系统中,达到能量回收利用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比较了辅助压缩机在系统中的布置方式对回收功、制热量、COP等参数的影响,并对常用氟利昂工质R410A、R134 a、R22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比较。设计并制作了能量回收装置的样机,搭建了可供系统试验比较的测试台,讨论了部分试验结果及改进方向。

    2009年07期 v.37;No.v.3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海水淡化用高压泵轴向力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对比

    胡敬宁;潘金秋;杨孙圣;王俊;肖霞平;

    为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泵轴向力计算的准确性,应用CFD技术对模型泵内部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流量下前后泵腔的静压分布。并对模型泵样机进行试验研究,实测出不同流量下前后泵腔在不同半径处的静压值。应用多项式拟合分别绘制出两种方法下的压力分布曲线,对盖板进行面积分,计算轴向力大小。与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出的结果相比,数值模拟计算出来的轴向力相对误差在9%以内,而经验公式计算的轴向力相对误差为1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轴向力具有更高的精度,对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07期 v.37;No.v.3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设计计算

  • 单级跨音速离心压缩机叶片扩压器和不同蜗壳形式耦合的内部流动数值研究

    李廷宾;闻苏平;汪志远;胡小文;高砚佳;

    对单级跨音速离心压缩机具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的圆形截面蜗壳的内部流动进行数值研究,分析蜗壳内部流动以及蜗壳与扩压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流动现象和不同工况条件下蜗壳进口周向流动的不均匀性以及两种蜗壳布置形式下各部件的流动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和大流量下,对称蜗壳的蜗舌附近叶片扩压器通道中出现了回流,发生位置都在叶片扩压器叶片凸面;偏心蜗壳仅在大流量时出现回流现象,蜗舌附近区域内部流动情况略好于对称蜗壳。在非设计流量下,静止部件内部损失均大于设计流量,其中在大流量下尤为明显:扩压器内部损失在静止部件总损失中均占到80%以上,蜗壳内部损失小于20%;小流量下叶片扩压器内部损失所占比例小于大流量工况。

    2009年07期 v.37;No.v.37 1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供暖系统混水离心泵叶轮正反问题计算

    谭磊;曹树良;

    基于流线迭代法和逐点积分法,用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了供暖系统混水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讨论了轴面流道形状、叶轮包角和滑移系数对设计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在贴体坐标系中,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SIMPLEC算法,对依据不同设计参数设计出的两个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得到的流场压力分布和轴面速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个叶轮进行性能预估。研究表明:轴面流道形状和叶轮包角影响叶轮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导致两个叶轮的水力效率值存在约2%的差别。

    2009年07期 v.37;No.v.37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实验室用小流量环隙式离心萃取器的设计

    陈崔龙;张德友;卓培忠;陈道林;李传祥;

    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萃取试验设备——CTL50-N型小流量环隙式离心萃取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情况。利用该萃取器进行试验,可直观便捷地验证相关萃取数据,为萃取工艺的确定奠定基础。

    2009年07期 v.37;No.v.3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PCA-SVM集成阀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杨海荣;薄翠梅;龚伟俊;张广明;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元分析和支持向量多分类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工业故障数据进行主元分析提取数据集特征并降低数据维数,再把故障特征数据通过支持向量多分类器进行模式分类,最后通过特征分类诊断故障。在DAMADICS阀门模型上进行了仿真,并利用Lublin Sugar Factory工业故障数据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与诊断故障。

    2009年07期 v.37;No.v.37 28-3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叶片数对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研究

    丁思云;杨博峰;郑国运;徐振法;韩伟;苏吉鑫;

    利用工程上普遍采用的k-ε两方程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叶轮与蜗壳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等流场信息,比较了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叶片数对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动规律的影响。

    2009年07期 v.37;No.v.3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技术综述

  • 板式蒸发器的工业应用概述

    刘清明;周泽广;朱冬生;

    板式蒸发器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具有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食品、造纸、空调制冷以及化工等行业。本文介绍了板式蒸发器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对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板式蒸发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年07期 v.37;No.v.37 38-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经验交流

  • 硫酸泵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改造

    刘华;

    针对频繁启动的硫酸泵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机械密封泄漏问题,进行密封失效分析,提出改造方案,解决了机械密封短期失效问题。

    2009年07期 v.37;No.v.3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温高浓度SO_3风机技术关键及国产化分析

    胡松;陈启明;于跃平;

    分析了双闪炼铜工艺中Outokumpu Technology高浓度二氧化硫转化技术的SO3风机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与存在不足、风机国产化的可行性,为SO3风机国产化提供依据与指导。

    2009年07期 v.37;No.v.3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站锅炉引风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

    李玉山;

    概述了秦皇岛热电厂3号炉2台引风机进行提高功率的技术改造后,高速运行时存在的振动问题;分别叙述了振动现状测试、气流激振试验及振动变化观察试验情况;分析了振动原因,提出了处理措施,得出了处理效果良好的结论。

    2009年07期 v.37;No.v.3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制冷空调

  • 低温复叠系统制冷工质替代研究

    王维;吴兆林;周志钢;马勇;

    对替代工质R404A/R23和原工质R22/R13进行了热物性及系统运行参数方面的比较分析,完成了一套采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复叠制冷试验机组的系统设计,并对R404A/R23复叠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使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系统较原系统的制冷量略有降低,但其它系统运行参数均优于R22/R13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2009年07期 v.37;No.v.37 52-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热压自然通风房间围护结构对热分层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磊;高军;赵加宁;

    热压自然通风房间内,当温度场稳定时形成清晰的二区热力分层,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盐水模型试验观测到。但该试验所反映的热分层现象是在墙体绝热条件下的,而实际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是不可忽略的,空气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必然会影响室内的温度分布。本文针对含有墙体传热和太阳辐射作用的情况,建立了以空气为介质的热浮力试验台,通过对室内温度场的测试分析表明,热分层现象与墙体传热能力密切相关。若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则会削弱分层效果,二区向多区变化;若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则会增大分层界面的温度梯度,同时分界面的高度降低。

    2009年07期 v.37;No.v.3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器件用复合热管散热器的试验研究

    史保新;张鑫;马国远;

    结合间接热虹吸管和扁平热管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器件用复合热管散热器,并试验分析了该散热器分别使用甲醇、乙醇、丙酮、水和R123等工质的散热性能以及充灌率和风速等设计因素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型散热器在较宽广的热流量范围内和较大热流量的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性能,不管热流量突变还是稳定,该复合型热管散热器都可以使电子器件表面温度保持平稳,不出现大幅度波动;工质为R123时的散热效果最好,当热流量为200W时,可以保证电子元件表面温度低于70℃。电子器件常用的热流量范围即在100~140W内,散热器适宜的充灌率约为80%。

    2009年07期 v.37;No.v.37 61-6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具除湿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谭辉平;

    介绍了设计的具有除湿功能的热泵热水器,通过焓差试验室对该系统的多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独立除湿模式时,其除湿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性能指标(1.60kg/h.kW)。在两种测试工况下(工况1: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0℃、湿球温度为15℃;工况2:室外环境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0℃)运行独立供热模式,其系统COP分别可达到3.33、3.60。该装置相较于传统电热水器,在节能与功能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

    2009年07期 v.37;No.v.37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安某大厦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强天伟;黄翔;刘庆华;

    介绍了Seimens System 600 Spogee顶峰系统在某大厦空调自控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各控制系统的组成,最后叙述了在系统安装及调试过程中的体会。

    2009年07期 v.37;No.v.3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替代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台设计建造与探讨

    陈常念;韩吉田;邵莉;

    以R134 a为流动工质,设计并建造了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台,从原理设计到调试运行作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用材与焊接、密封与保温、特殊加工与制作以及附件布置等环节的流体与机械相关技术问题。该实验台可作为两相流动和沸腾传热特性以及流体模化技术实验研究平台。

    2009年07期 v.37;No.v.37 73-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压缩冷凝机组吸气温度及吸气压力精确控制的研究

    张良;柳建华;邬志敏;吴若菲;宫晓彬;

    在依据第二制冷剂量热计法设计搭建的0.6~35kW制冷量全自动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测试系统中,通过优化量热器和管路设计并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代替目前常用的PID控制,解决了系统测试冷量范围大P、I、D参数整定困难以及被控参数互相耦合导致吸气温度和吸气压力无法同时达到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对制冷系统中吸气温度及吸气压力的精确控制,使参数控制精度满足标准JB/T 9056-1999对压缩冷凝机组性能测试的要求,并给出了该系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基本设计过程。

    2009年07期 v.37;No.v.3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蒸发器换热性能研究

    臧润清;王洪旭;

    以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为例,基于最优化方法,利用试验研究与MATLAB编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其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其最大误差仅为2.7%。在此基础上得知:减少分液路数可以增加蒸发器的换热量,但增幅呈下降趋势;增加风速可以提高换热量,但同时需加大风机风量,增加了设备成本,并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换热量的增幅随之下降;翅片间距的减小(或管间距的减小)均能增加传热面积,同时增加蒸发器的换热量,但增幅呈下降趋势,尤其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2009年07期 v.37;No.v.37 82-8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