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之平;张钊源;杨忠义;刘祥;
为了准确预测油田用离心泵的汽蚀性能,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与汽蚀模型相结合对离心泵内的汽蚀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油田用离心泵汽蚀性能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验证模拟结果可行的基础上,对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参数对其汽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叶轮采用6叶片较4和8叶片汽蚀性能更优;叶轮转速越小,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越好;离心泵进口流量越大,抗汽蚀性能越差。
2015年08期 v.43;No.51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贾志彬;陈强;汪军;赛庆毅;吴和远;
小型高速离心风机的特点是体积紧凑、压力高、转速高,广泛应用于各类要求较高的特殊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必须满足气动性能要求外,首要问题就是风机噪声控制,而小型高速离心风机与常规风机噪声特点又有所差别,以高频噪声为主。本文针对小型高速离心风机噪声特点,根据马大猷教授提出的微穿孔消声理论设计了风机进口微穿孔消声器,对该微穿孔板消声器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穿孔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风机噪声。
2015年08期 v.43;No.518 6-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永乐;胡钟兵;许文静;张鲁;付岳峰;陈学斌;
基于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新研发的中石化某管线单级双吸输油泵的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压力、速度分布。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015年08期 v.43;No.51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文汗;李剑峰;王光存;刘子武;姚帅帅;
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冲蚀磨损问题,利用FLUENT中离散相模型、质量冲蚀率模型,对压缩机内部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的运行轨迹、运动速度、偏聚浓度及造成的叶片冲蚀率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粒径为5~20μm的绝大部分的固体颗粒流经大叶片压力面附近流道;固体颗粒在运动到叶片前缘过程中速度迅速升高,在压力面腹侧会有所减小,后缘处重新升高;大叶片后缘根部固体颗粒浓度高、运行速度快,冲蚀磨损严重,且固体颗粒直径越大对大叶片压力面造成的冲蚀磨损越严重。
2015年08期 v.43;No.51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人会;严龙钢;杨军虎;李仁年;
采用欧拉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对液环真空泵内部三维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叶轮与壳体间的径向间隙及叶片型线对液环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液环泵内液相能量转换的规律,分析了前弯、后弯及直叶片不同叶片型线液环泵性能曲线,分析了叶轮径向间隙对液环泵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弯叶片、径向直叶片和前弯叶片下液环泵的极限真空度和最大流量依次递增;随着叶轮径向间隙的减小,液环泵的极限真空度和最大流量逐渐增大。为液环泵的性能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8期 v.43;No.51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耿葵花;覃海英;郭靖;韦为;韩小刚;
以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主流机型——双工作腔滑片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以及流体力学计算原理,应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压缩机内部工质的动态泄漏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压缩机正常工作时内部泄漏量的变化规律:随着转速的提高泄漏量随之减小;随着滑片数的减少泄漏量随之增多;气缸型线相对升程的增加会使泄漏量增加;滑片相对长度越长泄漏量越大。
2015年08期 v.43;No.51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涛;侯富勇;李传恒;
对于三段渐开线组成的涡旋型线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以涡旋盘的行程容积和面积利用系数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优化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目标函数值明显大于优化前的目标函数值;同时将优化结果与其它类型涡旋型线进行对比,得出三段基圆渐开线组合涡旋型线的行程容积和面积利用系数最大。
2015年08期 v.43;No.51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艾子健;秦国良;陈雪飞;林静祥;
从理论上分析了抛物线、单圆弧和双圆弧型翼型中心线方程,推导并更正了双圆弧中心线翼型的前、后缘方向角的取值规律。阐述了翼型叶片截面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微分的思想,通过中心线分割点的弧长值求得了对应横坐标,从而获得了更加精确的翼型叶片上、下轮廓控制点坐标参数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翼型叶片截面参数化绘图程序,实现了叶型截面的精确自动绘制。
2015年08期 v.43;No.51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燚;张小松;汪峰;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2015年08期 v.43;No.5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甄仌;宋宝玉;杨萍;郭靖;王长江;季阿敏;
为了提升立式冷藏陈列柜的能效等级,尝试采用ESM风机与LED灯管代替原有电容风机与T8灯管。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通过试验测定柜内M-包温度及风幕出风口、回风口风速。结果表明,M-包温度波动范围变小,风幕风速分布更均匀。能效系数由78.02%降低为64.99%,能效等级从3级进入2级。ESM风机与LED灯管替换模式值得推广。
2015年08期 v.43;No.518 64-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刚;王怡;黄翔;黄华铃;陈明松;
建立了一种新型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系统,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其在8种模拟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显示,一次空气流量为150m3/h时,湿球效率变化范围为80%~99%,露点效率变化范围为50%~75%,制冷量变化范围为0.27~0.71k W,出口空气温湿度可满足呼和浩特、酒泉及乌鲁木齐3种气候条件下人的热舒适需求;当一次空气流量为1500m3/h时,湿球效率变化范围为39%~47%,露点效率变化范围为25%~32%,制冷量变化范围为1.2~3.3k W,出口空气温湿度无法满足人的热舒适需要。
2015年08期 v.43;No.518 68-7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振迎;佟丽蕊;王洪利;马一太;
对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TCEI)循环和带闪发器的双级压缩制冷(TCFI)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TCFI循环的最佳中间压力和最佳排气压力低于TCEI循环。在常规空调工况下,TCFI循环的COP高于TCEI循环。在蒸发温度从-10℃变化到10℃时,TCFI循环和TCEI循环的COP相对基本循环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32.3%和18.7%。
2015年08期 v.43;No.51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宁静红;刘圣春;
对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进行热力性能分析,并与相同运行工况下的节流降压CO2热泵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存在最优的高压压力,在最优的高压压力下,系统获得最大的制热性能系数。提高分离热气体质量比、中间压力、蒸发温度、涡流管制热效应,降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提高。随着热气体质量比的增加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最优的气体冷却器出口压力也升高。在热气体质量比仅为0.2时,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相比节流降压CO2热泵系统,最佳的制热性能系数提高11%。随着热气体质量比的增加,差值会进一步增大。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对涡流分离热气体再加热的CO2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要小于对节流降压CO2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
2015年08期 v.43;No.518 78-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腾马;刘道平;
采用热驱动气压泵代替溶液泵完成对制冷系统内浓溶液从低压到高压的输送过程,分析了热驱动气压泵4个主要工作过程的工作原理,并在无回热的情况下,气压缸体积2.5L,单次输送液体2L,以发生温度100℃,冷凝温度36℃,吸收温度36℃,蒸发温度0℃对热驱动气压泵代替溶液泵完成液体增压输送进行分析,得出整个制冷系统的COP为0.48的结论。最后分析了单次放入气压缸内的浓氨水体积与热驱动气压泵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单次放入气压缸内的浓氨水体积越大,获得单位质量氨在气压缸内的受热量越少的结论。
2015年08期 v.43;No.51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