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相峰;刘波;
应用PIV内流测试技术对某高亚音速叶栅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叶栅内流通道的流场结构。试验得到了多种来流工况下试验叶栅槽道50%叶高处的速度流场结构图像,对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结果符合所测工况下的流动规律。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应用PIV测试技术测量了平面叶栅附面层流场,捕捉到了叶片吸力面尾缘附面层分离随来流工况变化,。结果表明:PIV测量结果可以为验证数值模拟叶栅通道流场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为叶栅设计的改进优化提供指导和依据。
2014年11期 v.42;No.50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超;张官正;刘兴旺;赵嫚;杨紫娟;
针对涡旋压缩机的直通型径向密封效果欠佳的难题,提出了多种形式的迷宫槽结构。采用GAMBIT软件建立迷宫槽非结构化网格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迷宫槽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及泄漏损失,搭建迷宫槽的烟雾示踪剂试验台,结合试验分析了泄漏气体的泄漏流动状态及泄漏损失。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的泄漏损失情况相吻合;泄漏会随着间隙的增大和漩涡的增加而增大;槽型对泄漏量的影响会随着间隙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得到了双阶梯槽在间隙为0.002mm时的密封性能最好。为涡旋压缩机迷宫密封的优化设计拓宽了思路。
2014年11期 v.42;No.50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黄红科;唐毅;刘洋;张建强;
采用显微硬度测量、金相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对不锈钢手动截止阀焊接接头各微区的硬度进行测量;对Ω焊缝、热影响区(HAZ)和母材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对接头的断口形貌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接头各区域的硬度分布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均匀,而2#试样HAZ的硬度高于1#。Ω焊缝金属柱状晶粗大,晶粒(柱状和胞状晶)的方向性强,晶间存在偏析,焊缝已形成沿晶界开裂。主要原因是:Ω焊缝装配间隙部位在冷却结晶时因液态填充不够,形成缩松、缩孔。在焊接应力/应变场作用下,拉伸应变或应变率超过此时材料的临界塑性和临界应变率时则产生焊接凝固裂纹。
2014年11期 v.42;No.50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波;赵雨薇;董玉琼;
支撑环是往复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及主要易损件,其可靠性必然会影响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利用率。为了有效的识别支撑环的磨损状态,减少维修的不确定性,保证其长周期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多维信息的支撑环多变量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距离评估技术优选支撑环运行状态的敏感特征指标,构造多重协变量函数,结合历史更换记录和运行状态信息,建立支撑环比例协变量可靠性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石化企业往复压缩机支撑环磨损监测数据进行评估,通过特征优选构造支撑环多重响应协变量函数,将重要运行状态信息引入到可靠性分析当中,准确地实现对支撑环的可靠性评估。
2014年11期 v.42;No.509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包超英;孟祥铠;李纪云;彭旭东;
针对现有机械密封端面泄漏通道模型存在的不足,考虑到流体在端面间的流动过程和渗流过程具有相似特征,建立了基于渗流原理的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间渗流通道模型,利用达西公式计算了端面间的泄漏率。研究了表面粗糙度、膜厚对孔隙率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最大微凸体直径的影响,以及膜厚、表面粗糙度、端面宽度和对泄漏率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膜厚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微凸体直径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泄漏率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膜厚的增大而增大,随密封端面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提出的研究方法为更准确计算接触式机械密封的泄漏率提供了新思路,对进一步探究密封的泄漏机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2014年11期 v.42;No.509 24-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牛权;
离心泵内的沙粒磨蚀问题是一个国内外尚处于探讨阶段的复杂现象。多年来许多学者们从试验、理论、计算等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尝试从近壁区湍流的猝发结构出发,研究离心泵内的泥沙磨蚀问题。文中首先从BBO方程出发得出了沙粒近壁区法向运动速度upy,然后基于湍流的猝发结构导出了沙粒"扫掠"情况下的流向速度upx。最后用两个速度得到了基于壁湍流猝发结构的离心泵内的沙粒对叶轮壁面的冲击角。上述研究表明离心泵内正是由于猝发时的"扫掠"作用造成了沙粒对叶轮壁面的小角度切削,这与前人的试验观测结果相吻合。
2014年11期 v.42;No.50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增丽;冯全科;
根据单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特性,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中啮合副的几何参数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中心距系数和星轮螺杆直径比情况下压缩机的排气量,排气孔口位置和面积以及在排气孔口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流动损失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排气量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开始位置不受星轮螺杆直径比变化的影响,只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而往排气侧延迟,排气孔口面积则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排气孔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随星轮螺杆直径比增大,排气过程的流动阻力损失线性增加。该分析结果为压缩机改型设计提供了依据。
2014年11期 v.42;No.509 34-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吴开波;李海生;陈英华;张小卫;王建松;
通过涡旋齿端面槽内安装密封机构,可以有效降低涡旋齿端面轴向间隙的泄漏。根据密封机构的工作原理,对涡旋齿内密封条进行了受力分析,详细阐述了重力和压差力载荷计算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密封条所受力载荷的大小及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压差力是密封条的最重要力载荷,是保证齿端面密封的关键作用力;沿渐开线展开角方向呈现间断式分布规律,气体压缩过程中压差力逐渐增大,使轴向间隙减小而不易产生泄漏,吸气、排气过程压差力逐渐降低,使轴向间隙增加而易产生泄漏,这将为密封机构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11期 v.42;No.509 38-4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平;
针对国内吸鱼泵产品匮乏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以活鱼输送为目标,应用ANSYS CFX软件对现有高效吸鱼泵进行分析研究,将吸鱼泵U-400建模后导入ANSYS CFX模块中,对模型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得出U-400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布以及吸鱼泵性能参数数据,不仅提供重要的优化参数及设计参考,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吸鱼泵的设计时间以及成本,实现高效吸鱼泵的设计优化。
2014年11期 v.42;No.50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苏吉鑫;王永强;陈正文;庞雷;鲁飞;张的;周连春;
通过对传统储罐机械清洗设备的构成及工艺流程的应用研究,发现传统设备中的部分装置和部分环节自动化程度不高,费时费力,如油水分离装置的人工撇油、清洗机罐顶手动切换、无远程监控和人工记录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进,实现了油水分离装置的油水分离自动化、清洗机的自动切换、中央控制室集中远程监控及数据采集等技术的完善和管理系统的创新,保证了整个清洗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的满足了各种储罐的清洗要求,值得应用和推广。
2014年11期 v.42;No.50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陶国庆;刘建峰;张绍华;靳淑军;余宏兵;章茂森;
为了研究迷宫式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利用CFD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得到流场中压力和速度分布,计算流量系数并得到流量特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迷宫流道结构能达到均匀降压,调节阀流量特性为线性,符合预期目标。
2014年11期 v.42;No.50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孙晓明;林子良;
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空气被压缩和压缩空气做功的能量转换;说明了空气压缩机工作是压缩功置换为压缩空气能量(有效能)的过程,改变了空气能量的"质"。
2014年11期 v.42;No.50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曲明璐;王坛;陈剑波;
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效果,减小除霜时间和能耗,研究了一台采用多环路换热器作为室外机的6.5k W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换向除霜时的性能,计算了除霜效率。试验中上部环路除霜过程要比下部环路进行的快,讨论了融化水由于重力作用沿室外换热器表面自上而下的流动对除霜过程产生的影响,其一为带走了本应该用于融霜的热量,其二为延长了整个除霜过程。最后提出了改善措施。为充分认识除霜机理并减少除霜能耗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2014年11期 v.42;No.509 59-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慧;韩东太;王友成;胡修猛;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进行制冷及除湿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验确定毛细管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在人体的高度范围1.6~2.0m之间,室内温度维持在26.5℃左右,对人体非常适宜;供水流量在600~700L/h,供水温度在17.5~18℃时,进出口空气温差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换热经济性最佳;供水流量在500~600L/h,供水温度在15.5~16℃时,出口空气流速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经济性最佳。
2014年11期 v.42;No.509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海东;梅永杰;李爱成;
以某款汽车平台为对象,对空调蒸发器表面结冰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定位,传感器反馈到控制器的温度值和控制器的读取精度是影响结冰的主要因素。就此提出改进蒸发器温度传感器R/T曲线的方案,通过汽车环境模拟试验和实车道路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措施能有效防止蒸发器表面结冰,提高了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和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2014年11期 v.42;No.509 68-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宁静红;刘敬坤;刘圣春;诸凯;解海卫;
对水蒸汽在内径为8 mm的水平圆管内,不同管壁温度、蒸汽流速、压力和入口过热度下的冷凝过程,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 13.0中的Mixture模型,结合UDF编程对水平管内冷凝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相应的冷凝液分布云图、体积分数和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曲线,得出蒸汽在水平管内冷凝换热系数与壁温、蒸汽流速、压力和入口过热度的变化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模拟结果比计算值偏高约30%。
2014年11期 v.42;No.50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陈修敏;张九根;
以江苏省某数据中心机房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该中心机房空调系统空调方式、气流组织、新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高密度制冷方案的的设计。通过CFD软件模拟分析数据中心主机房的气流组织情况,针对主机房出现的局部热点、气流组织不畅等问题,提出气流优化方案,模拟仿真结果验证了气流组织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2014年11期 v.42;No.509 79-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江用胜;郭建;崔哲;郑荣波;
介绍了二次冷却装置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常规换热与压缩机制冷模式的工作特点。从节能角度提出温度分界点设定问题,分析了凝露、健壮性的问题。
2014年11期 v.42;No.50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