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祯荣;耿丽萍;杨茉;罗晓明;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表明,进口石灰石浆液的颗粒质量浓度15%时,溢流口颗粒质量浓度达30%;溢流颗粒则集中于30μm以下;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颗粒底流口回收率也在增大,当粒径达到30μm时,回收率已经接近100%。数值模拟表明,雷诺应力湍流模型、自由表面多相流动模型和斯托克斯拉格朗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水力旋流器内复杂三维运动的石灰石颗粒分级运动和规律。采用了初始边界条件不需给分流比、也不需设定空气柱的数值方法,模拟结果显示了空气柱的形成、流体的旋流流动。模拟得到的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级效率与高进口质量浓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10年03期 v.38;No.45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刚;杨子善;杨子江;祁大同;
将前向离心风机原有的直蜗舌结构改进为倾斜蜗舌结构之后,风机噪声已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倾斜蜗舌前向离心风机出口分别配置简易共振消声器和简易阻性消声器,并进行了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倾斜蜗舌结构的前向离心风机,在出口配置阻性消声器可以继续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配置共振消声器降噪效果却不理想。对于同一风机,两种降噪措施单独使用时均可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同时使用时,各自的降噪效果却不一定具有预期的迭加性,文中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2010年03期 v.38;No.45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洪群;虞培清;
光滑平面普通机械密封(或称为接触式机械密封)以工作压力、泄漏量和使用寿命作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结合釜用机械密封试验及其理论对三者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论述,可以作为光滑平面普通机械密封设计参考依据。
2010年03期 v.38;No.45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猛;赵远扬;李连生;夏春礼;束鹏程;
两级旋叶式膨胀机与传统旋叶式膨胀机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能够实现更高的容积膨胀比,适合用于R410A等具有较高膨胀比的制冷系统。本文通过对两级旋叶式膨胀机运动和受力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滑片的受力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拟开发的两级旋叶式膨胀机进行动力计算,分析比较了滑片的运动和所受各种力的计算结果,重点讨论了背压对滑片顶部与气缸壁面间接触力的影响,得出将滑片两侧工作腔中高压腔内工质引入背压腔的方法更适合于两级旋叶式膨胀机。
2010年03期 v.38;No.45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丽慧;施逵;宋洁;郑懿;
通过理论建模,引入活塞风井分流比重和吸风比重的重要参数,得到活塞风井风速与车速呈线性正比例关系,并分析了影响活塞风井速度场的主要因素;由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分流活塞风井和分流迂回风道的最大风速均分别大于吸风风井和吸风风道。通过数值模拟知活塞风井横截面积变化对区间和车站各单元速度场影响明显,改变活塞风井横截面积是调节活塞风对车站环控影响效果的重要手段。
2010年03期 v.38;No.453 22-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琳;梁政;田家林;任连城;邓雄;
基于CFD专业软件fluent采用精细的RSM应力模型,深入分析了粘度对内部流场动压分布、切线速度、轴线速度、油相的集中度和湍动能分布的影响,总结出粘度的增加是导致旋流器分离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2010年03期 v.38;No.45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刘岩;王金东;
论述了相空间重构方法影响振动信号关联维数准确性的因素。通过小波包改进算法对信号降噪,利用自相关函数法和伪相图法结合技术选择时间延迟和最近邻域发散度法确定嵌入维数,并将此法应用在较难识别的往复式压缩机轴瓦与十字头故障征兆中,获得较均一稳定的关联维数,验证了此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10年03期 v.38;No.45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荣;黄晨;赵惠忠;陈雷;
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喷口单侧送风和柱状下送风2种典型气流组织的5个工况下冬季室内的垂直温度分布、居住域温度场、速度场、PMV以及供热量等试验结果。试验A、B、C、D、E 5个工况依次为:喷口下调30°、15°侧上送侧下回风2个工况,柱状下送上回方式,分设计送风面积、削减下部送风面积40%、削减上部送风面积60%3个工况。试验风量为7275~8506 m3/h,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为9.0~9.3℃。试验结果表明:A、B、C、D、E 5个工况的单位室内外温差供热量依次为1832、1673、2210、2016和1836 W/℃时,居住域的平均温度相应可达23.1、23.1,18.7,19.7和21.3℃,其PMV均值分别为0.48,0.33,0.02,0.03和0.34。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舒适度的条件下,冬季喷口送风节能性、稳定时间要好于柱状送风气流组织,从居住域的热环境均匀性、局部吹风感角度出发,柱状送风要好于喷口送风。
2010年03期 v.38;No.45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龚建英;袁秀玲;吕宝成;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风量变化对中大型风冷热泵机组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迎面风量的变化对V型换热器最早结霜位置几乎没有影响,最早结霜位置总在换热器弯头连接段附近,风量的变化只是影响管壁温度的高低,与直管段相比,弯管段制冷剂压损较大,管壁温度较低,利于霜晶形成;迎面风量降低导致系统蒸发温度降低,致使结霜速度加快,直接造成机组稳定工作时间缩短;适当提高风机转速具有抑制结霜,减少除霜次数,有效提高机组运行性能的作用;消除V型换热器较高位置和较低位置支路出口带液是解决振荡的根本办法。
2010年03期 v.38;No.45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俊兰;马一太;冯刚;李敏霞;
CO2气体冷却器的结构和换热效果对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有必要对CO2气体冷却器进行性能模拟和优化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CO2气体冷却器分布参数计算模型,对CO2制冷剂的出口温度、冷却水出口温度和换热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该模型对CO2气体冷却器进行了优化计算,主要分析了换热管径和管长对热重比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重比随管径的增大而下降,随管长的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热重比和压降两方面因素,CO2气体冷却器适合选择小管径和长管长。
2010年03期 v.38;No.453 62-6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平;钟瑜;贾磊;
阐述了制冷用空气冷却器产品的特点,并介绍现行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泵供液式制冷用空气冷却器产品的试验规定,分析已有的试验方法,提出采用制冷剂干度法作为泵供液式制冷用空气冷却器制冷剂侧的性能试验方法,探讨了试验中影响测试的关键参数,为该类产品的测试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2010年03期 v.38;No.453 67-7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蒋小强;龙惟定;王民;谢爱霞;
为了降低空调能耗,探明空调水系统变流量工况下冷水机组性能参数和系统能耗的变化规律,对空调水系统变流量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DOE-2软件对某建筑模型进行了负荷预测,建立了适于变流量模拟的改进冷水机组和水泵模型,利用TRNSYS软件对空调系统在变流量运行工况下的系统总能耗、冷水机组能耗与COP值、水泵能耗和节能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冻水或冷却水流量分别从100%降至50%时,冷水机组COP值分别降低了8.04%和9.96%;而系统总能耗相对定流量系统而言,分别降低了15.79%和13.56%。这表明,无论是冷却水变流量还是冷冻水变流量均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但同时也能降低系统总能耗;采用冷冻水变流量技术比冷却水变流量的节能率高,冷却水变流量范围不宜过大。
2010年03期 v.38;No.453 71-7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孙丽颖;李岩;
应用CFD方法分析了空调房间内5种气流组织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孔板送风形式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消除。针对孔板送风模型,对不同新风量、不同污染源散发量等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在这些工况下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从控制室内污染物的角度为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v.38;No.453 76-8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闻才;张小松;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液除湿和高温冷水机组的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系统冷源由一个高温冷水机组提供,产生冷水分两部分,其一用来作为除湿器的内冷源,其二结合风机盘管去除室内显热。通过设定一个具体工况,将该混合型空气调节方式与传统的冷冻除湿空气调节方式在能源消耗和经济性方面进行了比较。为了计算方便,设计了一个计算氯化锂水溶液性质的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费用方面较传统方式有一定的优势,能节约38%的费用。
2010年03期 v.38;No.45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