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一种新型商用CO_2跨临界循环压缩机开发与研究

    崔晓龙;邢子文;彭学院;马元;

    介绍了一种新型商用跨临界CO2循环压缩机,并对此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如壳体和连杆的设计及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压缩机内的油路进行设计,保证压缩机内油压平衡。在自行设计的跨临界CO2压缩机性能测试试验台对跨临界CO2压缩机及其热泵系统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和容积效率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吸气压力为4.0MPa,气冷器排气温度为25℃工况时,压缩机制热量在58~65kW之间,制冷量在49~52kW之间。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在按照"一次加热"方式进行实验时,名义工况下出水温度分别为55℃和85℃时,热泵系统制热系数COPh分别为3.46和2.82。系统性能系数随着气体冷却器出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却随着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冷却水进水温度越高,热泵系统效率越低,因此热泵热水器系统更适于"一次加热"供水系统。

    2009年01期 v.37;No.4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旋涡风机前向和后向叶轮特性对比研究

    宋黎明;聂波;

    利用CFD软件分别对前向和后向叶轮旋涡风机的单个叶道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前向和后向叶轮单个叶道的压力性能差异。然后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前向和后向叶轮整体的压力性能差异。

    2009年01期 v.37;No.439 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压电无阀微泵效率分析及试验研究

    关炎芳;张国贤;金健;

    提出了一种用于无阀压电微泵的新型效率模型,根据传统扩张/收缩管型结构设计出侧面带有环形面积新型锯齿型带锥度和无锥度两种微流道。用CFD软件对传统扩张/收缩型微流道及新型锯齿型微流道进行了三维流动模拟,绘制出几种微流道特性曲线,并用新型效率模型计算了三种微流道在两种限制条件(最大流量零压力头和最大压力头零流量)下的稳态效率,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结构改变,锯齿型微流道最大流量和压力损失实现了预期的变化,并且带锥度锯齿型微流道微泵稳态效率均大于标准扩张/收缩型微流道及无锥度锯齿型微流道微泵。最后制作出含有标准扩张/收缩及带锥度锯齿型微流道结构微泵,并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证明由于环形面积和锥度存在,带锥度锯齿形微流道微泵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扩张/收缩型微泵。

    2009年01期 v.37;No.43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设计计算

  • 基于遗传算法的翼型性能优化

    张师帅;李伟华;胡远;

    采用Hicks-Hence函数构建翼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翼型的气动性能和噪声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构建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以翼型升阻比和噪声水平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翼型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翼型;将优化翼型与基准翼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翼型的升阻比提高,噪声水平下降,优化效果明显。

    2009年01期 v.37;No.43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300MW轴流式核主泵模型内流测量方案探讨

    高波;刘栋;康灿;杨敏官;

    核主泵是压水型反应堆核电站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开展核主泵内部流场的实验研究,对泵水力部件优化设计、提高泵的性能、增强泵运行稳定性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认识其内部流动的真实结构,拟采用目前较先进的非接触式光学流场测量仪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对泵内流场进行测量。针对300MW轴流式核主泵模型,设计了内流测量实验台,提出高温超高压系统的生成办法;认为运用进口窗和出口窗两种测量方案,可以实现包括叶轮、导叶、叶轮与导叶间隙等在内的全流道三维速度测量;给出窗口开设位置的确定方法,并提出解决叶片相互遮挡及测量同步性保证的方案。为进行模型泵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2009年01期 v.37;No.439 2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旋转式压缩机消声器有限元分析

    陈艳春;秦仙蓉;王艳珍;刘春慧;

    旋转式压缩机消声器是设置在压缩机泵体排气口处的,其作用是降低气流脉动以降低噪声,改善压缩机性能。由于转子旋转一转就完成了一次排气过程,所以消声器所受的压力脉动也是周期性变化的。消声器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必须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本文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从流体和结构两方面对消声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消声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考虑消声器的多种工况和加工工艺,对其进行了静态强度校核以及疲劳强度校核,从而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

    2009年01期 v.37;No.43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旋流器内空气柱形成与发展及其对分离的影响

    曹晓娟;顾伯勤;

    空气柱是固—液型旋流器流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它对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模拟了空气柱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了空气柱形成和发展的机理,分析了空气柱对旋流器溢流比、流场湍流结构、能耗的影响,并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析了空气柱与分级效率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柱导致旋流器溢流比、湍流强度及能耗增大,分级效率降低。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应尽可能减小或消除空气柱。

    2009年01期 v.37;No.439 28-3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技术综述

  • 第十届世界过滤大会及展览会综述

    赵扬;姬忠礼;王湛;张虎;王建东;

    介绍了第十届世界过滤大会以及会议同期举办的展览会的基本情况,对会议交流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对我国过滤与分离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及未来趋势提出了看法。

    2009年01期 v.37;No.43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高压离心泵滑动轴承稳定性分析

    陈春新;王乐勤;

    分析了高压离心泵轴承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径向滑动轴承的非定常运动雷诺方程计算出油膜的八个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并以此计算出转子的综合刚度和涡动比平方,得到油膜的失稳转速,最后以高压离心泵实际结构参数进行了轴承的稳定性分析,得出转子正常工作时是安全的结论。

    2009年01期 v.37;No.43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型超高压压缩机柱塞断裂分析

    于洋;李思萌;张和平;钱则刚;

    在对气缸、柱塞等各部件结构及其受力情况充分了解基础上,经试验判断、建立模型、解析分析和校核计算等手段,对超高压压缩机柱塞断裂故障进行了失效研究,分析了该压缩机柱塞失效机理,找到了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2009年01期 v.37;No.43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钻杆旋塞阀的失效分析及改进

    肖晓华;戴巍;杨贵康;朱海燕;

    根据笔者在油田现场的调研与工作的实际经验,结合旋塞阀的典型失效案例,建立了方钻杆旋塞阀的失效故障树。对旋塞阀失效故障树进行分析,求出了故障树结构重要度,确定了旋塞阀的主要失效因素:材料的性能、密封问题、操作问题、检验和维护保养等,提出规范操作、优化旋塞阀结构、提高各零部件的配合精度、增强旋塞阀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及耐腐蚀性、制定统一的检验维护标准和研制双旋钮旋塞阀等改进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方钻杆旋塞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旋塞阀结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9年01期 v.37;No.43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DHP40-15型离心空压机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

    余智玲;

    茂名乙烯空压装置空压机C103B检修后运行不到一个月,机组低速轴振动突然出现明显增大,运行一天后振动略有回落,随后逐渐上升,在一天时间内振动上升了约9μm,经过对振动数据的分析诊断,准确判断出了设备故障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2009年01期 v.37;No.43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制冷空调

  • 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的优化与实验研究

    杨俊兰;马一太;冯刚;李敏霞;

    为了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的性能,对系统每个部件以及整个系统的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提出了以基于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对CO2换热器的结构敏感性进行优化计算,分析了优化目标函数COPm随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管径和管长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应选择小管径和长管长。同时对优化后的新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其COP和制冷量分别比原系统提高了15%和18%。根据优化结果以及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换热器及相关部件进行了设计加工,进而建立了新的CO2跨临界水水热泵实验系统。结果显示,新系统的COP和制冷量提高了30%左右。总之,实验测试数据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所得结果有助于对CO2跨临界水-水热泵系统进行改善。

    2009年01期 v.37;No.43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试验研究

    胡平放;於仲义;孙启明;陈焰华;雷飞;彭起;

    介绍了地源热泵试验装置及测试装置的建设过程与冬季运行试验。分析了冬季地源热泵试验的有关数据。得到热泵运行前后土壤不同深度温度,地下5m以下土壤初始温度基本稳定在15.5~17.5℃,启动2h后地下50m土壤温度由运行前的17.2℃下降为12℃左右。地下土壤温度的恢复比开机运行时温度降低速度要慢。进出地下埋管的水温分别为6~8℃和9~11℃,温差一般为2~5.5℃。热泵供水温度为43~48℃,回水温度一般在39~43℃之间。温差一般为2~4℃。单位管长换热量在25~45W/m之间。机组平均COP为4.0,系统平均COP为2.3。

    2009年01期 v.37;No.43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房间空调逐时冷负荷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黄彬彬;谷波;韩华;

    比较了房间空调逐时冷负荷的两种计算方法——Z-传递函数法和辐射时间序列法。与Z-传递函数法相比,在将得热量的辐射部分转化为逐时冷负荷时,辐射时间序列法无需迭代,计算简便,而且辐射时间因子能反应围护结构的热响应特性,可作为评价围护结构蓄热能力的指标。推导了房间传递函数系数与辐射时间因子的关系式,可通过现有的ASHRAE房间传递函数系数数据库计算典型房间的辐射时间因子。

    2009年01期 v.37;No.439 64-6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吸收式制冷系统换热网络优化

    陈彦霖;崔晓钰;郭广品;

    针对目前吸收式制冷系统消耗公用工程大,整机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换热网络投资与公用工程联合优化,即首先通过夹点分析建立合理的换热网络,再计算选择最小传热温差等决策变量,通过建立并求解相应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编写计算程序得到联合优化结果。该方法对于合理设计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有效利用公用能源,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有指导意义。

    2009年01期 v.37;No.43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标准风机盘管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张秀平;潘云钢;田旭东;杜立卫;贾磊;冯旭伟;宋有强;

    阐述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THICS)空调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干式风机盘管的技术要求,并通过对标准风机盘管机组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大量实验研究,讨论该类产品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的适应性,以期为干式风机盘管的产品研发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节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09年01期 v.37;No.439 72-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蒸发冷却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徐方成;黄翔;武俊梅;

    结合湿空气焓湿图,分析了在非干燥地区蒸发冷却与机械复合全年运行空调系统中蒸发冷却"免费供冷"的应用条件,并定量计算出了其免费供冷的潜力。得出了在过渡季节,机械制冷段不开启的情况下,通过蒸发冷却处理可完全满足室内空调要求,节能效果达80%以上;在夏季炎热季节可减少机械制冷负荷26%,极大提高了空调系统能效比,节约了系统能耗。

    2009年01期 v.37;No.439 77-8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螺杆式压缩机组在高压缩比工况下运行制冷循环方式的探讨

    刘媛;佟娜娜;王蕾;任晓芬;张子平;

    螺杆式压缩机组在设定的标准工况或者空调工况下性能参数能够达到最优,把它应用于高压缩比工况下,相应的参数就会偏离最优工况值。以螺杆式压缩机组在青海省水源热泵当中的应用为例,对制冷循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把采用单级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方式耗功率较小,性能系数较大,热力完善度较高并且火用效率较高。

    2009年01期 v.37;No.43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