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思科;宋丽静;高慧芬;
针对大型发电机组变负荷滑压运行的特点,进行了由变速主给水泵和工频前置泵串联后再并联组成的给水系统特性的综合分析。其重点是通过给水泵不同组合运行方式下其特性方程的拟合以及机组滑压运行时给水管路特性的确定和对应阻力数的求取过程最终推导出在仅靠主给水泵变速调节以满足不同负荷、不同滑压下所对应的扬程、效率和转速等关系式。并以某电站600MW超临界机组为例对不同运行方案进行了能耗比较,从而提出了不同负荷下更加合理的运行方式,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2011年09期 v.39;No.471 11-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卜远远;楚武利;
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包NUMECA FINE/TURBO对Krain叶轮内部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分流叶片不同周向位置对该叶轮内部流动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周向位置时的叶轮效率、压比随质量流量变化关系,结合对叶轮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给出了适合此半开式离心叶轮分流叶片周向位置的最佳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叶片不同周向位置对叶轮流道流场影响明显,当偏向主叶片吸力面一侧时可以有效提高叶轮效率。
2011年09期 v.39;No.471 16-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李丹;马贵阳;杜明俊;张朝阳;
针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分离器内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不同粒径及入口速度对旋风分离器内固相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探索了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理,随后对旋风分离器的灰斗长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运动轨迹比较复杂,且同时受到入口速度和粒子半径的影响,相同粒径颗粒在不同入口速度下运动轨迹不同,且小粒径颗粒较容易受到入口速度的影响,旋风分离器在"标准"灰斗长度下的分离效率及分离性能最好。模拟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11年09期 v.39;No.47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军;姚瑞锋;刘静;于文文;邱鑫;
基于其一动叶可调的低压轴流风机叶轮,通过对其在不同叶顶间隙下的叶顶区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该轴流风机在叶顶间隙较小时虽然会出现泄漏流动,但不一定会出现泄漏涡,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泄漏流动将变得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泄漏涡,并且泄漏涡的强度和影响区域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流量下,通风机的全压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量的降低,叶顶间隙越大,越早进入非稳定状态。
2011年09期 v.39;No.471 26-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安少军;王立权;
通过ANSYS对卡爪高颈透镜垫连接器进行接触分析,研究透镜垫接触应力、压缩变形、接触宽度和接触载荷之间关系及自紧性。结果表明透镜垫接触载荷线性变化、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接触宽度非线性变化、密封面与轴向夹角增大和自紧性与垫片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和材料有关。
2011年09期 v.39;No.471 30-3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于静梅;李颂;郝俊忠;
对应用于褐煤提质系统中的离心风机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Fluent6.2软件,先在AutoCAD中进行几何建模,导到Gambit中划分区域,采用三角形网格进行离散处理,采用合理的湍流模型来描述,将计算结果应用于相应公式计算其效率,并与褐煤提质系统中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较为可信的结论,对于褐煤提质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2011年09期 v.39;No.47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奇;
人类早期就有模块化的概念,模块化设计在现代社会已应用到各个产业领域,通过模块化分析研究,确立了船用高压压缩机模块化设计以功能实现的模块分类原则,建立了模块化设计数据库,按功能实现研究完善干燥装置和自动控制两个模块设计,使模块化压缩机机组更加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
2011年09期 v.39;No.47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新民;陈冰;吕敬高;李婷婷;
船用离心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振动噪声,为控制其振动噪声的指标,本文从离心泵产生振动噪声的因素出发,对某型船用离心泵进行了设计、制造改进,将泵体由单壳体改为双壳体,泵联接方式由刚性联接改为弹性联接,通过轴承的布置方式使泵轴向推力由电机承担改为泵体本身承担,对泵体脚板加强设计,泵支座及泵底板由焊接件改为铸造件,对泵的制造工艺进行改进。经对改进后泵体进行流场分析,底板进行模态分析,并对泵运行时的振动噪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泵其振动噪声指标满足要求。
2011年09期 v.39;No.47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唐广军;包磊磊;张玉娟;孙星;陈明;
从蒸发器循环泵泵轴腐蚀情况入手,通过对泵轴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金相组织以及蚀坑内的腐蚀产物等方面的分析,并按其分析结果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了泵轴腐蚀的问题。
2011年09期 v.39;No.47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卫波;朱洁莲;谢治祥;
为了准确决定埋管现场岩土热物性值,建立了一套现场热响应测试装置,详细分析了测试原理、装置流程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应用所建装置与数据处理模型对一地源热泵工程进行了实测与分析,获得工程所在地土壤原始平均温度为17.7~17.9℃,土壤等效导热系数为1.78W/(m.K),等效容积比热容为2580kJ/(m3.K),单位长度钻孔热阻为0.163(m.K)/W。同时,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必须采用稳压电源及做好外露管道保温措施,数据处理上应舍弃测试初期10h的测试数据。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装置与分析模型是可行的,可应用于实际地源热泵工程中地下岩土热物性的测试。
2011年09期 v.39;No.471 57-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勾昱君;刘中良;钟晓晖;
研发了一种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散热和热管传热相结合的用于大功率LED冷却的热管散热器,并对设计出的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在输入功率为50W的情况下能控制节点温度在70℃以下,而且热管换热器的散热能力和工作倾角有密切关系,倾角越小,散热能力越好,垂直使用时散热能力最差,最后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2011年09期 v.39;No.47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龚毅;梁志礼;
为提高跨临界CO2热泵热水机的效率,通过搭建跨临界CO2热泵系统试验台,研究其性能,并找出其运行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终止水温度恒定,在某一蒸发温度下,热泵系统的制热量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系统的COP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存在一个最优高压侧压力Popt;蒸发温度越高,系统的COP越高;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用螺旋管代替圆管后,系统运行更加稳定,COP也有提高。
2011年09期 v.39;No.47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小波;张旭;王健;
长江流域住宅夏季空调围护结构负荷受其自身几何和热工参数的影响,但是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还不明确。本文主要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和遮阳系数等参数,利用正交试验的原理计算分析夏季空调设计工况下南侧围护结构负荷构成,以确定主要影响参数。对于南侧外围护结构,单位面积负荷与各参数均成正线性相关,其中窗墙比的影响最大。当窗墙比较大时,遮阳系数和外窗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反之外墙传热系数影响较大。利用单位面积负荷及外墙负荷比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可以分析确定该地区围护结构节能的潜力,并为确定有效的围护结构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2011年09期 v.39;No.471 70-7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恩新;丁国良;赵丹;胡海涛;
针对已有压缩机润滑油溶解的制冷剂计算模型不能反应溶解的制冷剂动态释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膜理论的溶解制冷剂动态释放速率模型。新的模型克服了已有模型的问题,将该模型和已有模型分别嵌入冰箱动态仿真模型,比较结果显示含有新的模型的冰箱动态仿真模型能反应冰箱开机压力运行趋势。
2011年09期 v.39;No.47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姬利明;祁影霞;郭聪;
根据Devonport关联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某平行流冷凝器,分析了迎面风速变化时空气侧主要结构参数(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百叶窗间距和角度)对空气侧传热系数及压降的影响规律。为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研究。
2011年09期 v.39;No.47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振起;赵海;宋同辉;张大伟;
研究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的重点是均衡各蒸汽分配管内的流量和降低压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在典型工况下对某600MW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排汽管道内的蒸汽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在管道内增加和调整导流片进行模拟来得出最佳的导流片布置方式。结果表明:在最佳导流片布置的情况下,蒸汽在蒸汽分配管道内流量均衡,流动阻力减少。
2011年09期 v.39;No.47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