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ria Paoli;傅耀;王彤;谷传纲;
发动机入口粒子分离器设计要求在一定清除流量比情况下,分离效率高而流动损失小。本文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2×105至9×105)、不同清除流量比(10%到20%)的入口粒子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细致分析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场和总压损失系数Cp,显示在分离通道内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域和涡结构,同时在该区域内的出现了大的流动分离。这一结果与实验测得的结构吻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区域导致了流动通道内部总压损失的增加,由此根据流线分布情况对该分离区域进行结构改进。改进后流动通道内的原分离位置的涡结构强度和空间尺度均大大减小,使在高雷诺数下分离器两个出口的总压损失都降低了30%以上,且通道主出口流动更均匀,同时给出了不同雷诺数下的总压损失,建立了Cp与入口雷诺数的函数关系。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本文使用的流道改进方法使分离器形状获得改善,获得了更优的流动性能。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入口粒子分离器的改进方案。
2011年04期 v.39;No.466 10-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勇;刘厚林;袁寿其;谈明高;王凯;
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均质多相模型和Rayleigh-Plesset方程对一比转数为89的模型泵在冲角变化时泵内的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预测了模型泵无空化时的能量特性和空化时的空化性能,并分析了空化状态下叶轮中间流面上的空泡体积分布和叶片中间流线的载荷特性。研究表明,模型泵叶轮叶片冲角变化时,对设计点的扬程和效率影响不大,对于空化性能则存在一个最优值,不是冲角越大越好。
2011年04期 v.39;No.466 17-2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丁学俊;刘书勇;徐鑫;
运用CFD软件Fluent对蒸汽喷射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工作蒸汽压力、引射蒸汽压力和混合蒸汽压力的变化对喷射器的夹带率及其内部流场激波现象的影响,并针对某一具体算例给出了工作蒸汽压力、引射蒸汽压力和混合蒸汽压力的最佳选取范围,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04期 v.39;No.46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杨诚;时超;周科;
主要针对某型旋叶式压缩机的排气过程进行研究,基于旋叶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为一个理论循环的假设建立了其工作过程的一个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该压缩机的排气基元进行模拟仿真。最终得出压缩机排气过程内部的声功率分布情况,及排气口附近的噪声声压谱图。
2011年04期 v.39;No.46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裴蓓;仇宝云;申剑;黄根;
从泵装置水力特性、机组结构形式与受力特性、关键部件、电机通风方式、泵机组工况调节方式、安装检修特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了灯泡式、轴伸式和竖井式3种大型贯流泵机组,3种型式泵机组各有优缺点。结合实际泵站工程特点,提出了大型贯流泵机组结构形式的选用建议。成果对贯流泵机组的选用有参考价值。
2011年04期 v.39;No.466 35-3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超;梁秋立;赵嫚;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对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微间隙泄漏的影响,采用均匀的锯齿状粗糙元建立了微间隙的二维模型。在微尺度、低压差泄漏模型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微间隙表面粗糙元的高度、分布密度和布置方式对充分发展的泄漏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通道边界附近存在明显的回流和分离现象,而且粗糙元对泄漏流动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高度、分布密度及布置方式。在微间隙大小及进口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较大的粗糙元高度和分布密度可以有效增大泄漏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泄漏流速,从而减小泄漏量。
2011年04期 v.39;No.46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叶晓琰;张军辉;蒋小平;丁亚娜;
基于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运用ANSYS的FATIGUE模块,将有限元方法和疲劳寿命分析理论相结合,对往复泵曲轴进行三维参数化建模,并编制APDL命令流,建立疲劳分析文件对往复泵曲轴进行累积损伤系数计算,计算曲轴的疲劳寿命为26年.并对机组进行扩容10%、15%后,计算出曲轴的疲劳寿命分别为年18年和14.7年。
2011年04期 v.39;No.466 44-4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张顾钟;王发展;韩刚;孙影;
为了研究逆流冷却技术对罗茨鼓风机性能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逆流冷却罗茨鼓风机的特点。数值分析基于FLUENT软件,采用动网格方法对三叶圆弧线型的逆流冷却罗茨鼓风机内部流场进行了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逆流冷却技术对罗茨鼓风机性能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罗茨鼓风机的排气温度,提升罗茨鼓风机的排气压力,而且能够削弱甚至避免排气口处高压气体的急剧回流,降低排气过程中的气体动力性噪声。本文分析结果可为罗茨鼓风机的降噪和壳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1年04期 v.39;No.466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兵;赵宇;徐博;祁照岗;陈江平;
建立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模型,重点分析了中间换热器长度和节流机构流通面积对系统制冷量和COP的影响。从部件与系统匹配的角度,得到了系统匹配最佳时最优中间换热器长度和最优节流面积。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换热器长度为1000 mm,节流面积为0.7 mm2时,本系统性能最优。最后对最优匹配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制冷量和COP分别比仿真结果小18.2%和13.6%。
2011年04期 v.39;No.46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好学;李建雄;
空调机组名义工况试验费时费工,达到稳定工况有时很困难。因此,通过常温试验反映机组主要性能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空调机组名义工况试验结果和常温性能试验结果之间是存在对应关系的。针对新飞13.6 kW户式中央空调机组,通过大量常温性能试验和名义工况试验相对比,分析确定出常温试验条件下和名义工况试验条件下机组主要性能指标(制冷量、输入功率和能效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掌握空调机组性能、控制批生产质量起到了重要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v.39;No.466 58-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伟;黄翔;吴生;于优城;唐永戬;杨晓弟;
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干燥地区的工程应用,说明使用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其效果优于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和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通过在新疆的两级管式间接与直接三级蒸发冷却系统的工程实例的测试,进一步分析说明两级管式间接与直接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
2011年04期 v.39;No.466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贾磊;张秀平;田旭东;吴俊峰;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两套独立的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可以避免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逐渐受到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分别总结该系统内各关键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湿度调节设备、高温冷水制备设备、干式末端等,并对相关的产品标准进行介绍。
2011年04期 v.39;No.46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亚芳;张秀平;金苏敏;史敏;
热管的工作性能会随着其结构的不同而改变。本文采用离散型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管排组合方式对分离组合式空气热回收器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管排组合方式对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出口温度和换热量均存在影响,得出了空气热回收器的最佳管排排列方式,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v.39;No.466 71-7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小林;曹双俊;段飞;赵珫;李政;张高鹏;
从除霜方式和除霜系统优化、霜层形成机理、抑制结霜技术与结霜/除霜工况下机组的动态特性等4个方面对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
2011年04期 v.39;No.46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吴开荣;金苏敏;
介绍了组合式热管蒸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组合式热管蒸发器传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污水入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污水流量对组合式热管蒸发器冷侧传热系数、热侧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影响,热管冷侧传热系数和热管热侧换热系数对热管总传热系数的影响以及冷热侧换热面积对热管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2011年04期 v.39;No.46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