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栋俊;徐士鸣;
根据AP1000核主泵设计参数,利用泵一维设计理论,设计了核主泵的叶轮,导叶和球形泵壳。应用Pro-e软件进行了三维造型及装配;利用CFD软件Fluent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算。分析了压水室扩散管位置对核主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核主泵内的总压分布;静压分布;速度矢量分布和流线图。数值模拟结果清楚的反映了核主泵内部流场的特点。
2010年05期 v.38;No.45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郎铁军;马国远;马立章;
从空调企业对压缩机仿真性能需求的实际出发,采用美国空调与制冷协会标准ANSI/ARI 540提供的"三次方十系数"方法对某品牌的定转速涡旋压缩机进行了性能参数的仿真模型建立,同时对压缩机质量流量和输入功率进行了吸气过热度的修正。在制冷剂物性计算方面本文采用了NIST Refprop7.0物性计算软件,通过Refprop在Matlab仿真程序中的调用顺利实现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计算。该压缩机仿真模型精度较高且调用方便,为制冷系统仿真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8;No.45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鲍仲辅;杜群贵;谢恺;
基于欧拉双流体和颗粒动理学理论,对一种圆柱气固喷射器里的两相流流动做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射器开始工作时会有一股浓度较大的颗粒流脉动。在喷射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可以发现一开始管底浓度较大,但是沿轴向方向浓度有所下降,同时在径向均匀分布开。另外,还和一种矩形喷射器的仿真结果做了对比,证明在防止颗粒聚集方面的性能,圆柱喷射器是优于矩形喷射器的。
2010年05期 v.38;No.45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姜勇;杨道斋;
介绍了内燃泵(ICP)的结构原理,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分析。考虑液体可压缩性与液体连续流条件建立了ICP配流阀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阀的容积效率特性。阀的固有频率接近样机工作频率的整数倍时,容积效率大幅度降低。样机标定转速与容积效率最低转速较为接近,不利于系统正常稳定工作,应该对配流阀结构进一步优化。容积效率的变化对ICP的燃油消耗率、输出流量、有效热效率、有效功率等性能指标影响较大,但对输出压力基本没有影响。
2010年05期 v.38;No.455 29-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巴胜富;任启乐;苏吉鑫;王永强;韩彩红;陈正文;
介绍了超高压纯水射流除漆成套设备的组成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同时简述了超高压纯水射流除漆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最终优化确定了降低管路损失,提高喷头打击效率两种提高纯水射流除漆能力的途径。
2010年05期 v.38;No.455 34-3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孙健;付林;胡鹏;侯玮;
吸收式机组以水和溴化锂作为工质可以有效利用低势热能而节约高品位的电能,已经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节能技术。吸收器的传热传质好坏对吸收式机组的总体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传热传质的效果主要受传热管表面的液体降膜好坏影响。液体分布器是实现吸收器内液体降膜的主要部件。本文对一种垂直降膜吸收器的液体分布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对16和28的光管与强化换热管表面进行了降膜实验。所研制出的液体分布器系列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垂直降膜式吸收式机组。
2010年05期 v.38;No.455 52-5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孔丁峰;柳建华;张良;方志云;
针对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在环保、节能、无噪音等方面的优点,建立了1台单级式氨水吸收式试验样机。应用热量、质量守恒方程对试验样机的不同部件分别建立热力学模型,进行了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特性的研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样机在发生压力1.17MPa,发生温度89℃,冷却水进口温度29.7℃工况下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性能系数实际值在0.37~0.45之间,与设计的性能系数0.47相比,相对误差为5%~21%。同时进行了系统部件匹配性能分析及变工况下的性能分析。试验表明筛板塔板数越多越有利于提高精馏塔的分离效果,试验过程中板式换热器平均传热温差30.13℃。当冷却水进口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水量加大10%时,对各部件的性能影响较大,系统制冷量下降4%左右。
2010年05期 v.38;No.45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巨小平;崔晓龙;邢子文;
设计并搭建了带回热器的商用跨临界CO2水-水热泵热水器试验系统,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对试验系统进行了多个工况的循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名义工况下出水温度85℃时制热COPh值为2.82,最大负荷工况下出水温度65℃时制热COPh值为3.68。冷却水进水温度越高,系统效率越低。同时试验结果表明,CO2作为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的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2010年05期 v.38;No.45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高宏博;黄翔;吴志湘;
针对我国中湿度地区设计搭建了再循环冷却塔实验台,并与辐射末端相结合,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再循环冷却塔进行了性能测试。依照过渡季节和夏季工况,对再循环冷却塔供冷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对不同冷源的供冷方案进行能耗分析,挖掘了再循环冷却塔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潜力。经计算得出,在不同条件下该系统方案相比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方案可节能40%~60%。同时以期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该供冷模式及设计思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0年05期 v.38;No.45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太康;翁文兵;喻晶;
在焓差法空调器性能测试平台上,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分别用R134 a、R417 a和R22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试验,对3种制冷工质的吸排气压力、吸排气温度、压缩机输入功率、制热量、性能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验证了各参数随环境工况变化的关系,得出了在不同工况下的各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热泵热水器的设计及工质选用提供了参考。
2010年05期 v.38;No.45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杨;姜益强;孙丽颖;陈旷;姚杨;
以北京市某办公楼为例,对该办公楼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城市热网+冷水机组系统、城市热网+污水源热泵系统时的能耗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进行计算,并应用熵权层次分析法对这3种冷、热源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优于其它两个冷、热源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适用范围,当污水厂与建筑物的距离不超出此范围时,应用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环保效益较为明显。
2010年05期 v.38;No.45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汉新;姜晓东;
采用CFD的方法,研究了风冷冷水机组用多风机微通道式冷凝器在部分负荷运行的空气侧流场分布特性,提出了优化部分负载时冷凝器性能的结构改进方案。研究表明,采用"V"型隔板的独立风道设计可以明显的提高冷凝器表面的气流分布均匀性,提高迎面风速,避免气流短路。有效的降低部分负荷时风冷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进而提高部分负荷时风冷冷水机组的性能。
2010年05期 v.38;No.45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