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吸收器的冷却水电磁抗垢技术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Anti-fouling Technology on Circling Water Flowing Through Absorber
陈小砖;柳建华;邢晓凯;陈永昌;马重芳;
摘要(Abstract):
氨水吸收制冷中吸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氨气吸收效果直接关系到氨水制冷的效果和稳定性。氨气在垂直降膜吸收中释放了大量的潜热,这些热量被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长时间的运行造成冷却水在壁面沉淀水垢,这大大降低了氨水溶液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系数。由于电磁抗垢技术是一种绿色的抗垢技术,对环境友好,无需在冷却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可以考虑在氨水吸收制冷系统中采用该技术。本文利用扫频信号和矩形波信号做了一系列抗垢试验,结果表明矩形波信号抗垢有一定的效果。美国ClearWater公司生产的扫频抗垢器使用效果不稳定,有两次抗垢试验能够比结垢试验的稳定时间超出4~5h,但有一次试验的抗垢效果和结垢试验相比效果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与管壁表面状况和其它试验条件有关,应用了高倍显微镜对新铜管和使用后的铜管的内壁面取样观察,发现两者的表面状况的确有一定的不同这可以作为试验不稳定的一个可能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判断。
关键词(KeyWords): 吸收器;水垢;电磁抗垢;热阻;硬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3120110003)
作者(Author): 陈小砖;柳建华;邢晓凯;陈永昌;马重芳;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新禹,张于峰,苏文.冷冻水冷设备水垢的预防及处理[J].流体机械,2004,32(11):69-71.
- [2]黄征青,黄光斗,徐洪涛.水的磁处理防垢与除垢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1,21(1):5-8.
- [3]钱剑峰,吴学慧,孙德兴,等.管壳式污水换热器结垢厚度对流动换热的影响[J].流体机械,2007,35(1):74-78.
- [4]窦照英.水处理、防腐蚀和失效分析1000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 [5]全贞花,陈永昌,王春明,等.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及其传热计算方法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2):322-324.
- [6]Chunfu Fan,Young I Cho,A New Electronic Anti-fouling Technology to Control Precipitation Fouling[J].ASME Proceedings of 32nd 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12):186.
- [7]陈小砖,任晓利,王秀荣,等.换热表面水垢形成机理与规律的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9,8(3):226-230.
- [8]陈小砖,任晓利,陈永昌,等.高硬度循环水结垢机理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28(7):17-20.
- [9]刘运洁,王春明,全贞花,等.低压电子水处理方法的阻垢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0(1):153-155.
- [10]甘云华,徐志明,杨善让,等.微粒污垢的特性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02,1(2):109-110.
- [11]杨善让,徐志明,孙灵芳.换热设备的污垢与对策(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